名维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员动态

文章内容

海安篮球场-海安篮球四国邀请赛

tamoadmin 2024-09-13
1.中国金牌得主背后的故事(要感人的,越感人越好,还要带有文学色彩)2.什么是三门球,是谁发明的3.北京奥运中国金牌得主背后的故事中国金牌得主背后的故事(要感人

1.中国金牌得主背后的故事(要感人的,越感人越好,还要带有文学色彩)

2.什么是三门球,是谁发明的

3.北京奥运中国金牌得主背后的故事

中国金牌得主背后的故事(要感人的,越感人越好,还要带有文学色彩)

海安篮球场-海安篮球四国邀请赛

陈燮霞:奥运会前险落选

2007年,25岁的她才崭露头角。今年4月的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陈燮霞以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3公斤夺得两金。可就在奥运会开赛前,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举重场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体育馆进行了一次真刀真枪的测试。

队友杨炼在比赛中发挥出色,以总成绩219公斤超过了她自己在2006年多美尼加世界锦标赛上创造的217公斤世界记录。在此之前陈燮霞还在一次训练中意外受伤,外界纷纷传闻陈燮霞奥运会资格将被队友杨炼取代。这使得陈燮霞承受了巨大压力,不过她不久就恢复了健康,最终入选了本次奥运会。

2 庞伟:接过王义夫的枪

2002年,练习射击的第二年,庞伟在全国青少年射击比赛一举夺冠吸引了现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的目光。为此,惜才的王义夫专程前往保定以优厚待遇邀请庞伟加入自己当时所在的清华大学射击队。不过,庞伟最终加入了河北省射击队,跟随教练张胜阁。

2005年,全国奥运会选拔新丁备战,19岁的庞伟凭借优秀的技法入选国家队,与王义夫再续前缘。多哈亚运会上,庞伟一枪打掉了本应到手的金牌。外界质疑顿时四起,此时正是王义夫站出来为他说话。对他而言,22岁便能夺下奥运会的金牌,我们相信在射击的道路上他能走得更远,王义夫的这支接力棒或许并没有给错。

3 郭文珺:金牌是她的“寻父启事”

1984年6月,郭文珺出生。在她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郭文珺跟爸爸郭京生一起生活。为了将女儿拉扯大,郭京生辞职下海做生意。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感情,也成了郭文珺生命的支柱。

1997年10月,郭文珺被选入西安市军体校跟随黄彦华教练学射击。1999年4月,黄彦华带郭文珺去成都参加四城会预赛,比赛结束后,黄彦华的妻子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在他和郭文珺去成都的当晚,郭京生到家里来郑重的请她转告:“我要出远门,女儿就交给黄教练了。”说完,郭京生只给女儿留下了一条围巾,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2003年五城会,刚刚接触射击不久的郭文珺“名落孙山”;2004年整整一年,郭文珺没有参加全国比赛;2005年,郭文珺状态不错,但却无缘参加十运会。一系列的打击之下,失望透顶的郭文珺萌生了退役的念头,出外打了近一年的工。离队休息的那年,在家没事的郭文珺外出打工,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家乡西安的商场里卖体育服装。2006年9月,郭文珺终于重新握起了心爱的手枪。多哈亚运会前的国家队选拔赛中,郭文珺一鸣惊人,以领先奥运冠军陶璐娜13环之多的优异成绩,顺利入选国家队。

北京奥运会前,黄彦华对弟子采用了激将法,“奥运会马上到了,你要是拿了金牌,这就是最好的寻人启事,你爸爸说不定就来找你了。”就这样,拥有“特别动力”的郭文珺经过一番令人窒息的激烈争夺,终于将金牌挂到了自己胸前。

4 冼东妹:为复出俩月减重11.3公斤

今年1月27日,冼东妹生下了女儿慧慧。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三个月。就在人们以为她将继续享受天伦之乐时,冼东妹却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大决定——为北京奥运会重出江湖。而在重新投入柔道训练之前,她必须在两个月内减重11公斤。原本一贯的减重训练是以耐力跑为主,目的在于利用排汗来消耗多余的脂肪。但因为之前常年累月的比赛,冼东妹双膝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特别是之前做过手术的左膝更是镶了3颗钢钉在里头。为了减少对双膝的压力,东妹的减重训练增加了踩功率车。

为了能尽快地找回状态,在饮食方面更是对自己“毫不留情”。两个月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51.7公斤。两个月减掉11.3公斤,连东妹自己也说,这是她柔道生涯当中最疯狂的一次减重。

4 火亮:曾因个小被拒

1989年出生的火亮小学一年级就想跳水,但被上海跳水队拒绝了——因为矮。直到现在,火亮仍然是国家队最矮的男选手之一,但是动作的难度系数他却是全队第一。

5 仲满:一场篮球赛产生的冠军

仲满的家在江苏海安大公镇仲洋村,取名“满”字是因为仲满生于小满那天。刚进学校时,仲满因为优秀的身体条件被挑选去练田径。除了平时训练外,身材修长的他也经常被“拉壮丁”客串篮球队员。

1997年夏天,一次校园篮球比赛,仲满又一次被借调去打篮球。比赛刚结束,就被击剑教练黄保华拦住了。黄教练最终说服仲满放弃田径而选择当时相对冷门的击剑。“黄指导电话里告诉我有一个好苗子,我就请他看看,结果头一回见面我就认定要收下了。”回忆起11年前与爱徒见面时的场景,江苏击剑队教头张双喜记忆犹新。从此,仲满走上了击剑的道路。

6 廖辉:想学体操“误练”举重

廖辉是湖北仙桃人,仙桃人称“中国体育之乡”,体操名将李小双、杨威都是仙桃人。耳濡目染,小廖辉开始梦想成为体操运动员,7岁时自己跑到体校报名练体操,可惜没有被选中,却被仙桃举重队教练甘永奎相中。刚进体校练了一年,廖辉就拿了个省运会亚军并在2000年进入湖北省队。2004年,转到解放军队训练的廖辉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军人。

从解放军队到国家队,廖辉用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里,他从一个全国青年冠军成为全国锦标赛的第四名,终于在2007年5月走进国家队的大门。

7 刘春红:哥哥辍学成就妹妹练举重

1994年5月,招远体校老师郭炳训到刘春红所在的小学招生,发现了刘春红。生性好学要强的刘春红在柔道队进步很快,但郭教练发现她的身体特征进行柔道运动比较吃亏,郭炳训便把刘春红送到烟台体校举重队。被迫“转行”之后,刘春红进步飞快。

由于家境贫寒,刘春红的母亲马云敏想让刘春红回家务农,但刘春红和老师都不同意。刘春红14岁那年,18岁的哥哥刘纯强被选送到烟台体校学柔道,但需要3万元学费。为了让刘纯强上学,父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卖掉房子和家里唯一值钱的牛,另一个就是让刘春红离开举重队。这时候,哥哥刘纯强自动选择了放弃,也成全了今天拿到两块奥运金牌的妹妹。

8 刘子歌:最爱听易中天讲三国

在队友和教练的眼里,在游泳池中威风八面的刘子歌,平时却是个性格内向、刻苦好学的“乖乖女”。由于远离家乡,加上训练艰苦,教练要求很高,性格内向的刘子歌常常感觉到压力很大。刘子歌没有手机、电脑,训练之余,也没有普通女孩子的娱乐活动,很少买化妆品和时尚衣服,偶尔在周日下午去吃个水煮鱼,便是她最大的休闲了。平日里队友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聊着聊着就会不由自主说到训练上去。但在看一档电视时,刘子歌会十分专注,那就是易中天讲三国的节目。

9 杜丽:童年不幸曾三度改姓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杜丽本不姓杜,原名石芳芳,后又改名齐芳芳,最后才改名杜丽。究其原因,缘于杜丽童年时代其母亲的一场婚变。杜丽母亲离婚一年后,认识了杜丽的继父杜兆祥,当时杜丽不同意母亲再婚,她害怕自己再次遇见一个“恶爸爸”。但是杜兆祥经常给杜丽讲一些警察抓坏人的故事,逐渐让杜丽对警察这一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杜丽默认了这个新爸爸。杜丽12岁那年,齐元珍和杜兆祥结婚,杜兆祥也把杜丽原先的“齐芳芳”改为“杜丽”。

10 张娟娟:神箭手扔铅球出身

小学五年级时,张娟娟被莱西体校录取,教练选她去掷铁饼。练铁饼时间不长,教射击的高秀英教练就问张娟娟是否愿意改行,尚不知道射击是怎么回事的张娟娟就稀里糊涂答应了。当时张娟娟练的是移动靶,练习没多久之后,因为赶上移动靶项目要被取消,觉得继续练习下去没什么前途的张娟娟将项目改成了射箭,那年她14岁。初期练习射箭,张娟娟连弓的影子都看不到,每天都是用一根皮条在练力量。后来皮条换成了价值1万多块钱的弓,怀着珍惜的心情张娟娟试着拉弓,无奈因为力度和技巧都不到位只得放弃。但是在教练正确的指导下,张娟娟逐渐迷上了射箭。

1996年,学射箭一年多的张娟娟参加了山东省射箭比赛,那次比赛一共设10个奖项,结果张娟娟一人就包揽了8个。2001年,张娟娟出色的表现引起了国家队教练的注意,杨昌勋成为张娟娟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同年,仅仅参加过省级比赛的张娟娟就被派遣参加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射箭锦标赛,张娟娟作为小字辈,却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赛的金牌,打破了逢韩不胜的历史。

11 杨秀丽:从陪练到冠军

1996年孙福明夺得奥运冠军时,杨秀丽还不知道“柔道”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结果不到两年,杨秀丽就成了孙福明的队友、师妹。雅典奥运会举行时,她的身份是辽宁女子柔道队员秦东亚的陪练。

辽宁女柔队员没有从雅典带回金牌,“柔道教父”刘永福决心在北京奥运会上把金牌夺回来。杨秀丽此时脱颖而出,她基本包揽了2005年所有国内比赛的第一名,让中国女子柔道78公斤级进入了属于她的时代。

什么是三门球,是谁发明的

三门球,从海安走向全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竞争向上的气氛营造了创新发展的环境,更激发着人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1998年,在海安,诞生了独具魅力、颇具神韵、不同于以往任何球类的全新运动项目――“三门球”。圆形的场地、等距离设置的三个球门、正三棱形球体、三个队同场竞技,她一问世就被无数的少年忘情地玩味,引来众多的体育人尽兴地观赏,更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专家的首肯。他们一致认为,三门球运动是一项形式独特、对抗性强、技术简洁、健身健脑的新型运动项目,符合青少年儿童的特点,符合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可喜成果。

经过三门球人三年艰辛的努力,今天的三门球已经从最初的一个不起眼的教研课题,发展为独具个性和有推广价值的球类项目;从在一个小小的县城开展的活动,到在省内各处开花结果,并引进国内学校及体育界的关注;从新颖别致的健身游戏,到正式编入省编体育新教材……三年来,三门球运动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

“三门球”是县学生体育协会刘瑞武、韩世怀、王进、李应茂等研究发明的。该项目历经了设计,实验,再设计,以及普及推广的艰难过程。

20世纪末的中国,历经20年的改革开放,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体育在这一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1997年,刘瑞武等根据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较差、器材缺乏、学生人数多、上课内容相对单调等实际状况,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内容的探索活动。他们被一个称为“四门大战”的球类游戏所激发,产生了研究设计一项新颖别致,能在城乡、中小学普遍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球类运动项目的灵感。当年6月,由县教育局、县体委牵头,县学生体协成员挂帅成立了课题组,开始了三门球运动的研究和设计。

刘瑞武等学生体协成员都各自拥有一份工作,研究和设计都只能在 8小时外和节假日进行。平常刘瑞武、韩世怀、王进、李应茂各自为战,节假日再碰头商讨,有时为一个数据、一个规则条款争得面红耳赤,经常为一个方案苦思冥想至深夜,草图画了一摞又一摞。为寻找理想中的三门球,刘瑞武想起80年代曾在上海一家商店看到过类似的球,老刘赶到上海,进商场,走街串巷,第三天才在上海市浦东区一家娱乐场所的仓库里找到了想要的球。找回后,尺寸又不符合,老刘和课题组的同志,又反复进行了设计,自己动手缝制,用料几次更改,再用球反复往脸上摔、身上打,最后才成功了。

三门球综合了橄榄球、手球等多种球类运动的特点,是具有攻二防二的独特竞赛体系的新型球类运动。三门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头脑灵活冷静,判断准确、及时,因为比赛始终处于三方较量之中,不仅要斗勇,更要斗智;既要本队团结协作,利用集体的力量,又要随时准备联合其中的一方阻止另一方的进攻。最基本的运动形态是:在一个直径 30米的圆形场地上等距离放置三个球门。在比赛时间内可将球向场上任何方向传、递、拍、滚、投或持球跑动,以将球射入对方任何一个球门为目的,同时阻止其他两方获得球或射门,被直接射中的球队方扣2分,另一协同方扣一分,以100分为基础分,最后以扣分队少者名次列前。三门运动用球为正三棱形(粽子形),反弹方向捉摸不定,球棱长0.10米,顶部为弧形,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可以充气,重量在250克至300克之间(儿童使用的稍小、轻)。在球场圆周界线上等距设三个白色球,球门后装有球网,球门高1.6米、宽2米,外形上与三门球球体相似。

为检验三门球推广的可行性,设计方案一出笼,我县就培训体育教师 200余名,并在海北、隆政、北凌三所初中和西场、大公、立发三所完中进行了实验,并组织了专题研讨。1998年,全县广泛开展我多层面的三门球竞赛活动,1999年,全县32所中心小学组织了三门球比赛,三门球在全县中、小学得以普及,并“香”了起来。1998年至今,我县已为省市培训三门球教练员、裁判员近1000人,省、市、县已多次举行三门球比赛,省海中获省中学生三门球比赛第三名。全省已举行过多次三门球理论研讨会。

三门球一问世就受到县、市、省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 1998年1月通过了市级鉴定,市教委发文,将三门球列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必选内容。1998年3月申请国家专利获得授权,7月通过省级鉴定。省教委、省体委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的领导,专程来我县观看了市首届三门球邀请赛,并给予了充分肯定1999年1月,省体委主任孔庆鹏为三门球题词:“创造三门球,服务青少年”2000年5月,省体育局将三门球列入全民健身推广项目。2000年8月,三门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被正式编入省中学体育教材。随后,国家体育总局行文,将三门球列入国家新项目推广计划,要求通过周边辐射,组织多层次竞赛交流,逐步在全国普及。

我县创造的三门球在理论上也有其独特的建树。县学生体协先后编印了《三门球竞赛规则》、《三门球竞赛裁判法》。刘瑞武编写的《三门球运动游戏教程》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发行。

三门球研制成功后,其专用器材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1999年5月由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举行的中国学校体育先进经验交流会暨体育器材教具改革展示会,与会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在我县部分中、小学调查了解到,三门球运动从场地、器材到运动形式都具有新颖、独特,富有刺激性的特点,符合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受他们的喜爱。其技、战术简便、易学,只要参与,很快就会掌握比赛的技巧,充分享受到三门球比赛的乐趣。该运动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励竞争意识,培养青少年学生多元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这是一次平常又动人心弦的体育活动。李堡中学把三门球器材运回的当天,便利用活动课的时间进行试教,哪知一下子哨声、呐喊声、加油声、欢呼声,喝彩声铺天盖地,看似复杂混乱实则新颖有趣,观看的师生围了一圈又一圈,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我县中、小学校内,三门球竞赛不光男同学喜爱,女同学也很“迷恋”。在竞赛时尽管她们的拼抢没有男生那么激烈,但是她们也能在竞赛中都动起来,想方设法地传球、躲避、进攻,乐此不疲,这是其他球类活动所不能比拟的。

海安镇城南小学梅从圣老师介绍说,三门球运动确有它的独到之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它的持球跑动、快速起动、即停、射门等技术动作能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等身体的基本素质。城南小学学生陈凡在作文里写道:“我爱三门球,是因为它场地不需要太大、器材较简单,随时随时地可以玩起来,危险性小,乐趣多……”

三年拼搏,三年艰辛;三年耕耘,三年收获。如今,经过风雨洗礼的三门球,已魅力四射。创新才能出奇,创造才能度势,三门球运动迎合了时势,新世纪更呼唤着三门球运动。打三门球吧。把我们自己研制的新兴运动打出声威。 1894年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耐·史密斯博士也不会想到当年的娱乐运动现已风靡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相信不久的将来,三门球运动将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北京奥运中国金牌得主背后的故事

1 陈燮霞:奥运会前险落选

2007年,25岁的她才崭露头角。今年4月的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陈燮霞以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3公斤夺得两金。可就在奥运会开赛前,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举重场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体育馆进行了一次真刀真枪的测试。

队友杨炼在比赛中发挥出色,以总成绩219公斤超过了她自己在2006年多美尼加世界锦标赛上创造的217公斤世界记录。在此之前陈燮霞还在一次训练中意外受伤,外界纷纷传闻陈燮霞奥运会资格将被队友杨炼取代。这使得陈燮霞承受了巨大压力,不过她不久就恢复了健康,最终入选了本次奥运会。

2 庞伟:接过王义夫的枪

2002年,练习射击的第二年,庞伟在全国青少年射击比赛一举夺冠吸引了现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的目光。为此,惜才的王义夫专程前往保定以优厚待遇邀请庞伟加入自己当时所在的清华大学射击队。不过,庞伟最终加入了河北省射击队,跟随教练张胜阁。

2005年,全国奥运会选拔新丁备战,19岁的庞伟凭借优秀的技法入选国家队,与王义夫再续前缘。多哈亚运会上,庞伟一枪打掉了本应到手的金牌。外界质疑顿时四起,此时正是王义夫站出来为他说话。对他而言,22岁便能夺下奥运会的金牌,我们相信在射击的道路上他能走得更远,王义夫的这支接力棒或许并没有给错。

3 郭文珺:金牌是她的“寻父启事”

1984年6月,郭文珺出生。在她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郭文珺跟爸爸郭京生一起生活。为了将女儿拉扯大,郭京生辞职下海做生意。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感情,也成了郭文珺生命的支柱。

1997年10月,郭文珺被选入西安市军体校跟随黄彦华教练学射击。1999年4月,黄彦华带郭文珺去成都参加四城会预赛,比赛结束后,黄彦华的妻子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在他和郭文珺去成都的当晚,郭京生到家里来郑重的请她转告:“我要出远门,女儿就交给黄教练了。”说完,郭京生只给女儿留下了一条围巾,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2003年五城会,刚刚接触射击不久的郭文珺“名落孙山”;2004年整整一年,郭文珺没有参加全国比赛;2005年,郭文珺状态不错,但却无缘参加十运会。一系列的打击之下,失望透顶的郭文珺萌生了退役的念头,出外打了近一年的工。离队休息的那年,在家没事的郭文珺外出打工,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家乡西安的商场里卖体育服装。2006年9月,郭文珺终于重新握起了心爱的手枪。多哈亚运会前的国家队选拔赛中,郭文珺一鸣惊人,以领先奥运冠军陶璐娜13环之多的优异成绩,顺利入选国家队。

北京奥运会前,黄彦华对弟子采用了激将法,“奥运会马上到了,你要是拿了金牌,这就是最好的寻人启事,你爸爸说不定就来找你了。”就这样,拥有“特别动力”的郭文珺经过一番令人窒息的激烈争夺,终于将金牌挂到了自己胸前。

4 冼东妹:为复出俩月减重11.3公斤

今年1月27日,冼东妹生下了女儿慧慧。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三个月。就在人们以为她将继续享受天伦之乐时,冼东妹却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大决定——为北京奥运会重出江湖。而在重新投入柔道训练之前,她必须在两个月内减重11公斤。原本一贯的减重训练是以耐力跑为主,目的在于利用排汗来消耗多余的脂肪。但因为之前常年累月的比赛,冼东妹双膝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特别是之前做过手术的左膝更是镶了3颗钢钉在里头。为了减少对双膝的压力,东妹的减重训练增加了踩功率车。

为了能尽快地找回状态,在饮食方面更是对自己“毫不留情”。两个月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51.7公斤。两个月减掉11.3公斤,连东妹自己也说,这是她柔道生涯当中最疯狂的一次减重。

4 火亮:曾因个小被拒

1989年出生的火亮小学一年级就想跳水,但被上海跳水队拒绝了——因为矮。直到现在,火亮仍然是国家队最矮的男选手之一,但是动作的难度系数他却是全队第一。

5 仲满:一场篮球赛产生的冠军

仲满的家在江苏海安大公镇仲洋村,取名“满”字是因为仲满生于小满那天。刚进学校时,仲满因为优秀的身体条件被挑选去练田径。除了平时训练外,身材修长的他也经常被“拉壮丁”客串篮球队员。

1997年夏天,一次校园篮球比赛,仲满又一次被借调去打篮球。比赛刚结束,就被击剑教练黄保华拦住了。黄教练最终说服仲满放弃田径而选择当时相对冷门的击剑。“黄指导电话里告诉我有一个好苗子,我就请他看看,结果头一回见面我就认定要收下了。”回忆起11年前与爱徒见面时的场景,江苏击剑队教头张双喜记忆犹新。从此,仲满走上了击剑的道路。

6 廖辉:想学体操“误练”举重

廖辉是湖北仙桃人,仙桃人称“中国体育之乡”,体操名将李小双、杨威都是仙桃人。耳濡目染,小廖辉开始梦想成为体操运动员,7岁时自己跑到体校报名练体操,可惜没有被选中,却被仙桃举重队教练甘永奎相中。刚进体校练了一年,廖辉就拿了个省运会亚军并在2000年进入湖北省队。2004年,转到解放军队训练的廖辉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军人。

从解放军队到国家队,廖辉用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里,他从一个全国青年冠军成为全国锦标赛的第四名,终于在2007年5月走进国家队的大门。

7 刘春红:哥哥辍学成就妹妹练举重

1994年5月,招远体校老师郭炳训到刘春红所在的小学招生,发现了刘春红。生性好学要强的刘春红在柔道队进步很快,但郭教练发现她的身体特征进行柔道运动比较吃亏,郭炳训便把刘春红送到烟台体校举重队。被迫“转行”之后,刘春红进步飞快。

由于家境贫寒,刘春红的母亲马云敏想让刘春红回家务农,但刘春红和老师都不同意。刘春红14岁那年,18岁的哥哥刘纯强被选送到烟台体校学柔道,但需要3万元学费。为了让刘纯强上学,父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卖掉房子和家里唯一值钱的牛,另一个就是让刘春红离开举重队。这时候,哥哥刘纯强自动选择了放弃,也成全了今天拿到两块奥运金牌的妹妹。

8 刘子歌:最爱听易中天讲三国

在队友和教练的眼里,在游泳池中威风八面的刘子歌,平时却是个性格内向、刻苦好学的“乖乖女”。由于远离家乡,加上训练艰苦,教练要求很高,性格内向的刘子歌常常感觉到压力很大。刘子歌没有手机、电脑,训练之余,也没有普通女孩子的娱乐活动,很少买化妆品和时尚衣服,偶尔在周日下午去吃个水煮鱼,便是她最大的休闲了。平日里队友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聊着聊着就会不由自主说到训练上去。但在看一档电视时,刘子歌会十分专注,那就是易中天讲三国的节目。

9 杜丽:童年不幸曾三度改姓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杜丽本不姓杜,原名石芳芳,后又改名齐芳芳,最后才改名杜丽。究其原因,缘于杜丽童年时代其母亲的一场婚变。杜丽母亲离婚一年后,认识了杜丽的继父杜兆祥,当时杜丽不同意母亲再婚,她害怕自己再次遇见一个“恶爸爸”。但是杜兆祥经常给杜丽讲一些警察抓坏人的故事,逐渐让杜丽对警察这一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杜丽默认了这个新爸爸。杜丽12岁那年,齐元珍和杜兆祥结婚,杜兆祥也把杜丽原先的“齐芳芳”改为“杜丽”。

10 张娟娟:神箭手扔铅球出身

小学五年级时,张娟娟被莱西体校录取,教练选她去掷铁饼。练铁饼时间不长,教射击的高秀英教练就问张娟娟是否愿意改行,尚不知道射击是怎么回事的张娟娟就稀里糊涂答应了。当时张娟娟练的是移动靶,练习没多久之后,因为赶上移动靶项目要被取消,觉得继续练习下去没什么前途的张娟娟将项目改成了射箭,那年她14岁。初期练习射箭,张娟娟连弓的影子都看不到,每天都是用一根皮条在练力量。后来皮条换成了价值1万多块钱的弓,怀着珍惜的心情张娟娟试着拉弓,无奈因为力度和技巧都不到位只得放弃。但是在教练正确的指导下,张娟娟逐渐迷上了射箭。

1996年,学射箭一年多的张娟娟参加了山东省射箭比赛,那次比赛一共设10个奖项,结果张娟娟一人就包揽了8个。2001年,张娟娟出色的表现引起了国家队教练的注意,杨昌勋成为张娟娟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同年,仅仅参加过省级比赛的张娟娟就被派遣参加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射箭锦标赛,张娟娟作为小字辈,却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赛的金牌,打破了逢韩不胜的历史。

11 杨秀丽:从陪练到冠军

1996年孙福明夺得奥运冠军时,杨秀丽还不知道“柔道”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结果不到两年,杨秀丽就成了孙福明的队友、师妹。雅典奥运会举行时,她的身份是辽宁女子柔道队员秦东亚的陪练。

辽宁女柔队员没有从雅典带回金牌,“柔道教父”刘永福决心在北京奥运会上把金牌夺回来。杨秀丽此时脱颖而出,她基本包揽了2005年所有国内比赛的第一名,让中国女子柔道78公斤级进入了属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