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藤球比赛视频_亚亚运会运藤会球藤
1.下面是关于亚运藤球项目的资料,请提取主要信息,为藤球运动提供一段简介。(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2.杭州亚运会藤球和三大球哪个相似
3.亚运会藤球的起源 英语+汉字
4.杭州亚运会球类项目的藤球和三大球中的哪个较为相似
5.藤球的起源历史?
6.杭州亚运会 球速
金华作为亚运会协办城市,将承办足球小组赛(淘汰赛)和藤球赛事。
一、足球
足球是一项以脚为主,控制和支配球,两支球队按照一定规则在同一块长方形球场上互相进行进攻、防守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因足球运动对抗性强、战术多变、参与人数多等特点,故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现代足球的前身起源于中国古代山东临淄(今淄博市)的球类游戏“蹴鞠”,后经阿拉伯人由中国传至欧洲,逐渐演变发展为现代足球。1848年,足球运动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
1863年10月26日,英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运动的竞赛规则。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举行了足球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正式比赛。1900年,在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足球被列入正式项目。
二、藤球
藤球是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自己的脚腕、膝关节等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类似我国民间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赛类似。
藤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很强的项目。藤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支配和控制球,但技术动作比足球更加精确、高难。藤球是流行于东南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金华亚运会比赛场馆简介
一、金华体育中心体育场
金华体育中心体育场为亚运会足球项目比赛场馆,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在金华亚运分村西南方向且相距约7.4公里。曾举办过2017年亚洲田径大奖赛等赛事。总建筑面积44064平方米,观众席位数29800座。
体育场建筑形态具有节奏韵律感,形态优雅的68片钢结构屋盖有序而富有变化,如同张开的月牙。结构与造型有机统一,建筑富有力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二、金华体育中心体育馆
金华体育中心体育馆为亚运会藤球项目比赛场馆,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体育馆曾举办乒超联赛等赛事。总建筑面积26981平方米,观众席位数4570座。
内场长宽高分别为60米、30米和26米,拥有5800座观众席。主馆木地板为枫木地板,缓冲力强不打滑,能为室内球类运动提供更佳的运动体验。
下面是关于亚运藤球项目的资料,请提取主要信息,为藤球运动提供一段简介。(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藤球比赛规则如下:
藤球场地长13.4米,宽6.1米,场地上空8米内,场地四周3米内不得有障碍物。球网中间位置的顶端,男子不低于1.52米,女子不低于1.42米。球为圆形空心球,用天然藤条或塑料条编成。
藤球比赛分为双人,单组,四人,团体等,当比赛在两个单组之间进行时,每个单组3名队员。比赛时,在规则约束范围内,队员相互熟练配合,运用合理的精湛技术,用脚、腿、肩、头等部位控制球,防止对方踢来的球落入本方场地内,从而有效地将球踢入对方场地内得分。
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21分,一局比赛先得21分且至少领先2分的一方获胜;比分为20:20时,领先2分或先达到25分的一方获胜。
项目历史
藤球运动源于15世纪的苏丹国统治下的马六甲一带地区,由马来西亚的“sepak raga”运动发展而来。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不用手和胳膊,用头顶球、用脚踢球,使之不落地,传踢一个藤球(raga),使其在空中停留尽量多的时间。
这种轻松愉快、消除疲劳的运动很快便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传开了。早在11世纪,东南亚国家文化中就有关于藤球运动的记录。
在泰国,它被称为“takraw”,在菲律宾称为“sipa”,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称为“sepakraga”,在缅甸称为“ching loong”,在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称为“rago”。
自从东南亚的爱好者们加入球网并制定了类似排球的规则之后,藤球比赛变得更激烈,挑战性更强了。1945年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举行了一场藤球表演赛,引起了巨大反响。
此后,藤球运动如燎原之火传遍了马来半岛和东南亚各地。1960年,一套完善的比赛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这项运动被定名为藤球(sepaktakraw),并进入了东南亚运动会。
现代藤球的产生仅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藤球运动中网的使用为标志的。泰国前教育部长科·乔哈利对推广藤球运动作出了一定贡献,被认为是“现代藤球运动之父”。
科·乔哈利经过努力,使藤球于1965年被正式列为两年一度的东南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开始在东南亚国家中流行起来。1982年藤球作为表演项目进入亚运会,并被列入1990年北京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藤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1987年底,亚洲藤协率队来华访问表演,精彩的表演赛令众多中国观众大饱眼福。这次访问对我国的藤球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中国也开始这方面的练习,并开始介绍并推广这项健体强身的竞技运动。
杭州亚运会藤球和三大球哪个相似
藤球运动是两队使用藤制小球隔网竞赛的运动(2分),它禁止球用手触(1分);它流行于东南亚(1分),北京亚运会上首次正式成为亚运比赛项目(2分)。 |
无 |
亚运会藤球的起源 英语+汉字
杭州亚运会藤球和三大球中的网球或乒乓球相似。藤球是一种以竞速为主的球类项目,参赛选手通过运用藤球拍将球击打到对方场地,同时尽量避免对方击球成功,比赛过程中,选手需要具备较高的速度、敏捷性和精准度,三大球指的是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它们都是以击球为主的球类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选手掌握技巧,如发力、精准度、灵活性和战术应对等。从比赛规则和特点上来说,藤球更类似于网球或乒乓球,而不是羽毛球。杭州亚运会是指将于2022年在中国杭州市举行的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这是亚洲最重要的综合性运动盛会之一,每四年举办一次,吸引了亚洲各国和地区的顶尖运动员参加。
杭州亚运会球类项目的藤球和三大球中的哪个较为相似
藤球
起源 藤球跟排球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所以又叫“脚踢的排球”。藤球运动源于15世纪的苏丹国统治下的马六甲一带地区。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用头顶球、用脚踢球,使之不落地。这就是现代藤球运动的前身。这种轻松愉快、消除疲劳的运动很快便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传开了。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开展得较好。尔后,它又迅速地传入印度、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地。泰国开展这项活动已经有几百年时间了。在缅甸,700多年前的蒲甘王朝时就相当盛行。作为民间的体育活动,它犹如中国的踢毽子,可做出 各式各样巧妙、复杂的动作。
发展
现代藤球的产生仅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藤球运动中网的使用为标志的。泰国前教育部长科·乔哈利对推广藤球运动作出了一定贡献,被认为是“现代藤球运动之父”。乔·哈利经过努力,使藤球于1965年被正式列为两年一度的东南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开始在东南亚国家中流行起来。1982年藤球作为表演项目进入亚运会,并被列入1990年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藤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1987年底,亚洲藤协率队来华访问表演,精彩的表演赛令众多中国观众大饱眼福。这次访问对我国的藤球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中国也开始这方面的练习,并开始介绍并推广这项健体强身的竞技运动。
规则与知识
藤球是用9--11根细藤单曾藤条编制而成的**空心圆球。球的周长是53厘米。球的直径约12厘米,球面上有12个五角形孔。重量为160--180克。藤球是一种介于排球、篮球、足球之间的运动。场地:面积为13.4米×6.1米,在8米空间内不得有障碍。边线:场地所有边线的宽度从内侧量起不得宽于0.04米。场地之间、场地与障碍物之的缓冲距离为0.9米到1.8米。中心线:宽度0.04米的中心线将场地分成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1/4圆:在场地中心线的角上,边线与中心线交接处各有两个半径为0.9米的四分之一圆,宽度为0.04米的边线将从一圆的外测量起。发球圈:在左右场各有一个半径为0.3米的发球圈。其圆心距离底线2.45米,距边3.05米,宽度为0.04米的线,应从发球圈的外测量起。
藤球的起源历史?
排球。藤球是一种古老的体育运动,其打法和比赛场地与排球类似,在藤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运用脚腕、膝关节等身体部位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这与排球的基本技术和动作有相似之处,可以说藤球和排球在打法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
杭州亚运会 球速
藤球起源于西元15世纪的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一带,目前藤球运动比较兴盛的国家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藤球的相关介绍:
藤球是亚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专案之一,1990年北京亚运会正式成为比赛专案。比赛藤球时所使用的球是由藤所编成的**空心圆球,故以此为名。它的比赛方式与排球有些类似,所以又被称为“脚踢的排球”。
专案:藤球
亚运小项:
男子:单组赛、团体赛、圆场赛
女子:单组赛、团体赛、圆场赛藤球是用9~11根细藤单曾藤条编制而成的**空心圆球。球的周长是53厘米。球的直径约12厘米,球面上有12个五角形孔。重量为160~180克。藤球是一种介于排球、篮球、足球之间的运动。
藤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很强的专案。藤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支配和控制球,但技术动作比足球更加精确、高难。藤球是流行于东南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专案,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自己的脚腕、膝关节等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类似我国民间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所以又叫“脚踢的排球”。
藤球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运动,在“传”球时要运用特殊的技术。藤球是在一块手织机编织铺就的场地内进行。每支球队上场2~3人。击球过网,并使球落到对方场地内,或使对方球员接球出界。藤球的基本动作——踢球,通常需要将脚踢到半空齐肩的高度。在马来语***藤球发源于马拉西亚***中,踢球称为“sepak”,运球称为“takraw”。藤球运动员不许用手触球。在比赛中,他们可以用脚、腿、肩膀和头来触球。为了使球保持在空中飞行,运动员需要使用停球、各种杂技式的动作或踢球等方法。
:
藤球运动源于15世纪的苏丹国统治下的马六甲一带地区,由马来西亚的“sepakraga”运动发展而来。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不用手和胳膊,用头顶球、用脚踢球,使之不落地,传踢一个藤球***raga***,使其在空中停留尽量多的时间。
这种轻松愉快、消除疲劳的运动很快[1]便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传开了。早在11世纪,东南亚国家文化中就有关于藤球运动的记录。在泰国,它被称为“takraw”,在菲律宾称为“sipa”,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成为“sepakraga”,在缅甸称为“chingloong”,在印度尼西亚和寮国称为“rago”。
自从东南亚的爱好者们加入球网并制定了类似排球的规则之后,藤球比赛变得更激烈,挑战性更强了。1945年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举行了一场藤球表演赛,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藤球运动如燎原之火传遍了马来半岛和东南亚各地。1960年,一套完善的比赛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这项运动被定名为藤球***sepaktakraw***,并进入了东南亚运动会。
现代藤球的产生仅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藤球运动中网的使用为标志的。泰国前教育部长科·乔哈利对推广藤球运动作出了一定贡献,被认为是“现代藤球运动之父”。乔·哈利经过努力,使藤球于1965年被正式列为两年一度的东南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专案并开始在东南亚国家中流行起来。1982年藤球作为表演专案进入亚运会,并被列入1990年北京亚运会正式比赛专案。中国藤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1987年底,亚洲藤协率队来华访问表演,精彩的表演赛令众多中国观众大饱眼福。这次访问对我国的藤球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中国也开始这方面的练习,并开始介绍并推广这项健体强身的竞技运动。
中国选手付海峰到目前为止,保持着时速332公里的最高球速。
亚运会大项设置的一个特点,就是会融入亚洲民族间流行的非奥运项目。比如藤球,就是一项已经在东南亚盛行了数百年之久的运动。作为小众球类,藤球比赛预计将产生6枚金牌。藤球是一项古老而独特的运动,起源于东南亚。
最初它是一种表演项目,上世纪60年代。随着开始使用球网和得分规则的建立,藤球具备了竞技性,并成为当地的正式运动项目。1982年,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上,藤球作为表演项目亮相。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藤球成了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项目
金华体育中心场馆群运行团队藤球项目竞赛副指挥长袁华:藤球最初的确是藤蔓编制的,后来为了在正式比赛中使用。国际藤联和亚藤联对它的尺寸、大小和材质进行了规范,使器材能够符合它的技术特点,又保证藤球的传统性。
现在我们的标准藤球是以塑料为骨架编制而成的,它和排球、足球最大的一个不同是在于它本身不充气。它的内部是镂空的,弹性来自本身塑料结构编织而成的弹性。藤球是一项运用脚、腿、肩、头等部位控制球的运动。藤球比赛具有落地得分的特点,跟排球类似,不同的是以脚代手,所以也被称作“脚踢的排球”。